教你点真“格”的——打格宝典

▲明·文徵明《草堂十志》(局部)
韦成虎老师这次手把手为我们传授打格宝典。韦老师的本职工作是企业法务,兼职律师、拍卖师,然而与这些相比,为书法家打格子却是他坚持了二十年的“专业”。也许对他来说,打格子能让他在繁忙的工作中沉静下来,静默于笔纸之间,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修行?曾经有人问佛祖,你看起来也没做什么,如何修行呢?佛祖说,我吃饭的时候就好好吃饭,睡觉的时候就好好睡觉,而你们吃饭睡觉的时候却在想事情,所以我在吃饭睡觉的时候都是修行。大道至简,横与竖的反复,看似再简单不过,然而道就在其中了。
▲清·吴熙载 《篆书崔子玉座右铭》
话不多说,一起来学习吧。
第一步,准备工具。打格所需的工具有:直尺、三角板、鸭嘴笔、小毛笔、硃磦颜料、铅笔、长尾夹、工字按钉(或大头针)、矿泉水瓶盖(充当调色盘)。
▲工具全家福
这里特别介绍一种工具:鸭嘴笔(又称为直线笔),是制图时画墨线的用具,常用于工程制图领域,笔头由两片弧形的钢片相向合成,略呈鸭嘴状,画出的直线边缘整齐,而且粗细一致。在使用时,鸭嘴笔不应直接蘸墨水,而应该用小毛笔蘸上墨水后,从鸭嘴笔的夹缝处滴入使用,通过调整笔头上的旋钮来控制画线的粗细。画直线时,要均匀用力横向拉线,才能画出效果理想的直线。
▲鸭嘴笔
第二步,设计模板。根据需要的字数和纸张尺寸,设计格子的行列数以及每格的大小。设计是打格子的基础,尺幅越大、格子越多的设计,时间花费越长。设计好后就可以制作一张模板了。模板上先用铅笔画出外框,算好每条格线两端的点位并标出。将要打格的同样大小的纸叠在模板下面用夹子固定好,沿着标出的点位用工字按钉(或大头针)扎透,多时可以叠几十张纸。于是下面每一张纸上就都有了打格画线的参照点了。一张设计好的模板可以留着以后反复使用。
▲标出格线的点位
▲用针在标点处将一叠纸扎透
第三步,调颜料。白宣纸上可用跳跃、醒目的硃磦色。因为颜料用量很少,最好找一个小容器,比如可以用矿泉水瓶盖。颜料调得不能太稠,稠了拉不开笔;也不能太稀,稀了在宣纸上又会洇开。
▲调颜料
第四步,画线。画线时要将纸置于坚硬、平整、光滑的桌面上。用小毛笔将颜料滴到鸭嘴笔的蓄墨槽中,调整旋钮控制好笔尖的粗细,可以在废纸上先画几道试试。画线看似简单,但小编实操之后发现这个功夫是需要锻炼的,稍不注意就会画不好。落笔和收笔时如果慢了,颜料就会洇开出现疙瘩;收笔时如果过快可能又不能在准确的位置停住。行笔时的匀速、稳定也十分重要,否则线条粗细不匀。还有,要注意适时添加颜料,小编有时画高兴了忘了添,结果线画到一半就没水了,直接把纸划破。(人家可是打了20年,一小时能完成几十张的效率……)
▲添加颜料
▲落笔
▲收笔
为了便于批量“生产”,可以将叠在一起的宣纸从一边一张张翻开,将天地两端的格线画好,之后再画其他的格线。
▲成品(荣幸邀请李洪智教授挥毫两幅)
掌握方法,我们可以抽出时间专门来打格子,打好一批以后随时拿来就写。
▲完整过程(点击播放)
你的
是我们的动力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