辩证理性看待过洋节
国人到底该不该过洋节,这些年来一直是舆论聚集的焦点。在支持的人眼中,过洋节是对外国文化的内化与吸收,有助于拓展中国文化的边界,加深中国文化的内涵。在反对的人眼中,过洋节是被外国文化的侵袭与腐蚀,青年人的思想逐渐西化,对中国传统节日如重阳节等越来越缺乏关注,失去了兴趣。毛主席曾说过,窗子打开会有新鲜空气,也会有苍蝇蚊子飞进。文化的发展与吸收自然也会出现这些问题,因此我们要辩证理性的看待过洋节这个问题。
正如反对的人所批判的那样,有些洋节例如圣诞节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,会逐渐地对青年人的思想进行腐蚀,让青年人只知洋节而不知或是忽视中国传统节日。正如我本人所经历的那样,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阶段,每当圣诞节来临的时候,学校内都会充满一种浮躁的气息,哪怕考试将近,部分学生也会疏于学习,去忙于与同学互送圣诞礼物,互相祝福圣诞快乐。反观中国传统节日将至的时候,也会有部分学生对此不屑一顾或是根本不予重视,清明节少有人前去扫墓踏青,端午节和春节在他们眼里只是吃粽子和放年假,而不去了解所隐藏的含义,对其背后所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予重视,反之对洋节如圣诞节等的由来如数家珍。
但是也像支持的人所赞同的那样,过洋节也拓宽了中国优秀文化的边界,加深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。例如情人节、母亲节与父亲节,在国内这些年逐渐地流行起来,这些节日给国内青年们带来了相当正面的反馈,与男女朋友一起过节、与父母一起过节,加深了彼此的感情,充分发扬了中国文化举案齐眉、敬爱父母的优良传统。
因此,我们既不能盲目单纯地全盘否定,也不能崇洋媚外地全面吸收,而是要辩证理性地对待过洋节这个问题。(淄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杨奕川)